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7-26 15:47   1231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年——2020年)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要求,以长沙医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为蓝本,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基础医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依据,深入贯彻落实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教学工作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学基本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坚持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进高水平和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教学、科研、管理建设发生质的飞跃,使基础医学院的各项工作走在学校前列。

二、发展规划

 (一)教学工作

 1.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理念是高校的办学灵魂,它决定了高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水平,决定了高校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培养人的问题。过去我国高校注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是教学中的主体,开展“填鸭式”的讲授。现今,我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教育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学习的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和监督者,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深入开展教学改革。(1)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个学科、各个专业的教学大纲,做到同一学科不同专业讲授的内容和重点有所不同,真正体现各学科的特点和特色。(2)加强课程整合。理论教学上开展教学研讨,完成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衔接,避免重复讲授,做到讲授内容重点突出;实验教学上,将医学基础实验课程进行了有机组合为四大块即形态学实验、机能学实验、病原微生物免疫学实验、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每大块的实验按照属性进行分类,即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基础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创新性实验,以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在推荐“双语”教学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留学生教学,建设科学的留学生教学大纲和教材,努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留学生教学队伍。(4)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学方法上,全面开展CBL、PBL和讨论式教学法,采用教学方法多样性。教学手段现代化、信息化。将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和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和信息化。同时将积极探索微课、慕课(MOOC)等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5)改革考试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本科生教学质量标准为依据,积极开展考试考核改革,进一步加大基础课程试题库建设和教、考分离工作,改革固有的考试模式,淡化1次性考试,完善多样性评价形式,重在考查学生能力,减少各课程终结性评价,增加形成性评价。着实做好考试分析情况反馈工作和改进教学工作,将医师资格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结果科学反馈以指导教学。

3.狠抓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质量工程建设是促进教学质量上台阶的科学手段。我院将在现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和6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在“十三·五”期间争取新上1-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即《机能实验学》、《组织胚胎学》。争取实现国家级在线公开课的突破;新增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即将机能学教学团队、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建设成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争取实现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的突破 ;将医学形态学实验室建设成为省级示范实验室;努力建设基础医学虚拟仿真中心成为省级虚拟中心;争取新建设2门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门省级重点学科;努力培养1~3名省级教学名师。

    4.加强教学监控力度,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完善和健全教学督导机构、各种制度,加强教学督导工作的落实。(2)每学期召开两次由教研室主任参加的师生座谈会,掌握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发现教学中的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促进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3)加强教研室教学工作的制度落实。定期检查教研室集体备课、教案书写、相互听课、课后辅导等制度的落实情况。严格按照学校和基础医学院的规章制度办事。

5.加强专业建设。生物技术专业为基础医学院管辖的专业,“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加大该专业的建设,努力把该专业建设为校级特色专业。同时,基础医学院承担着全校医学专业、医学相关专业的基础医学教学任务,积极协助学校和兄弟系部专业建设,使基础课程安排和学时分配更加科学合理,使学生真正达到相应的培养目标。另外,将申建1-2个新专业,即法医学专业、基础医学专业。

6.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一门课程的基本“食粮”。“十三·五”期间,各教研室完成全科医学系列本科教材编写与出版工作。组织专家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系列教材进行修编,联络国内相关专家编写有特色的基础课程理论改革系列教材。力争1本教材立项为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积极进行配套的实验教材、习题和其他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

(二)科研和学科建设

    1.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按照以重点建设学科为龙头,提升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十三·五”期间力争将《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将《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微生物免疫学》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2.努力获得高层次科研立项和高层次科研奖励。争取实现国家级课题1项/年。每年省级课题5项以上,院厅级课题25项以上。每年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1~2项,院厅级多项。“十三·五”期间力争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突破。

    3.努力发表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论文。鼓励教师积极发表科研论文,争取每年在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期刊发表10篇以上。

    4.积极争取硕士授权点。“十三·五”期间,将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微生物免疫学、生理学等申报成为硕士点授权点。

    5.加强学术梯队建设。把培养、引进年轻的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每年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1~2人,培养博士4~5名,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学术梯队,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集中优势力量合力攻关,提高整体学术水平。

    6.加强应用研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鼓励科研的横向联合,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推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强专利申报的引导和指导。

三)实验室建设

    1.加强实验室教学、科研条件的建设。积极争取对实验室的建设投入,我院力争将形态学实验室通过五年的建设,成为省级示范实验室;将机能学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实验室。

2.建设基础医学虚拟仿真中心,使之成为省级、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中心。进一步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多功能实验室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网络教学平台,真正成为集教学、科研、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基地。

    3.积极建设好形态楼、机能楼等新建的实验教学场地。落实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真正成为基础医学院各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平台。

    4.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理顺实验室与教研室、研究室的关系,争取实验室业余时间为学生、教师开放,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

5.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采取送出学习和在岗培训等形式,提高现有实验技术人员水平。积极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层次人员从事实验室工作。

(四)师资队伍建设

    基础医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总体目标是:以全面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中心,建立一支实力雄厚、学科优势明显、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逐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朝着青年教师“硕士化”、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博士化”方向努力,造就一支有较高水平的以中青年为主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1.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高水平,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2.重点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培养、提高、引进、调整的综合措施,逐步改善教师的年龄、知识、学历和职称结构,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学术梯队。通过在职培养,加强国内、外交流,加强教育理论培训,选拔优秀教学能手,培养中青年骨干,破格晋升职称,低职高聘等措施,促进优秀中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造就一支有实力、有影响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队伍。

    3.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按照规定报考在职硕士、在职博士生。五年内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的达到8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达到10%以上。

    4.针对部分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医学背景和实践经验的状况,努力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攻读医学背景的博士、听医学背景的课程等,尽快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5.青年教师工作三年内,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网络知识和多媒体教学的方法。积极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科研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6.每年派出一定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开阔视野,获得教学、科研高层次的突破。 

(五)学生管理工作。

    1.抓好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工作是维护稳定,提供良好教学环境的关键所在。队伍建设是第一位。在“十三·五”期间,将建设一支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专兼职学生管理队伍,具有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高水平的优秀辅导员队伍。

    2.突出对学生思想工作的教育。通过党支部的建设,积极引导学生思想进步,促进学生心身健康。

    3.着实抓好学生第二课堂建设。以院分团委、党总支为载体,通过各种学生兴趣小组,引导学生积极加入创新研究中,引导学生加入老师课题研究中,引导学生加入各种有益活动团体中。

    4.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对学生评奖助学金、评先评优、推优入党等严把公平关。对少数名族学生和留学生、职高对口类学生严加教育和管理。

三、保障措施

     1.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十三·五”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探索和创新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成效。

    2.提高基础医学院教学管理人员自身素质和科学管理水平,形成“明、快、严、实”的工作作风。“明”就是大事不糊涂,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理论素质,了解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学校精神保持一致,掌握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对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明明白白;“快”就是工作效率高、完成任务快,工作不推诿扯皮,加强团结不搞内耗;“严”就是对自己严格要求,作风正派,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实”就是求真务实,工作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3.转变观念,统一认识,加强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组织与引导。强化教学为中心的意识和科研意识,加强调控力度,充分发挥基础医学院在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

    4.努力解决教职工在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积极形成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积极倡导团结合作的精神,努力加强与职能部门的沟通与交流,使教师能安心完成各项教学科研任务。

    5.对于重点学科、精品课程、示范实验室、中青年学术骨干和高学历人员在教学研究立项、科研课题立项、经费资助、学习进修等方面给予倾斜,积极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保证基础医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顺利实施。

基础医学院

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