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植根于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04-07 19:45   691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鲍美华老师

谭珊老师 

30年的办学历程中,长沙医学院始终坚持“千年长医、济世惠民”的办学宗旨,主动面向社会,服务基层,逐步形成了医教研相结合,培养基层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特色,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30年的成长历程中,一批批优秀的长医人,他们潜心教学与研究,用自己的青春培养了一批批医护人员,为健康中国建设增砖添瓦。
 在长沙医学院,就有那这么一批与医学和学生打交道的“女中豪杰”。在讲台上,她们侃侃而谈,细致入微;实验室里,她们从容不迫,认真严谨,尽显医学院女教师的大气与淡定。

人物一:

从教15年在不断的学习与更新中成长

十余年来,鲍美华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用自己的悉心培养每一位学生,为基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全科医生;她用自己的才学和热情,管理和培养了一批批的青年教师,为学校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除了教学与管理,鲍美华同志潜心科研,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洒在了实验室里,为解决影响生命健康的科学问题,孜孜不倦。

42岁的鲍美华出生在浙江,2006年硕士毕业后来到长沙医学院工作,已经有15个年头。说到当年为何选择来长沙,鲍美华老师显得有些害羞,“因为我先生在长沙,所以就过来了。”

鲍美华本科、研究生和博士学的都是与医学相关的专业,原本可以选择去医院、医药企业等,但她后来选择了当老师。

“老师是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一个非常高尚的职业。”鲍美华说,当老师也和小时候受家人和老师的影响有关,她觉得当一名大学教师非常有意义,也很有成就感。

鲍美华说,从本科到博士毕业,她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因为药学和医学不一样,医学主要是治病,而药学更加侧重于研究新药。她认为,我们国家的新药研发仍落后于欧美国家,解锁生命密码,探究基因奥秘,开发新的药物,这是她的兴趣所在。

从教的15年里她收获满满,也有很多让她记忆犹新的故事。鲍美华所主持的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需要给小鼠的尾静脉注射。实验时用的是黑色的小鼠,其尾静脉非常非常小,很难注射,让她感动的是,自己学生们每天一放学就去实验室练习注射,还经常一起加班到很晚,这一练就是整整三个月,“学生主动加班做科研,不怕苦,不畏难和不放弃的精神,让我感到自豪与欣慰。”

对于自身而言,鲍老师评价自己是一个热衷于科研的人,在实验室加班是常有的事,周末、寒暑假都不例外,甚至有时会通宵。在她的教学生涯中,前五年主要是担任教学工作,后十年是以做科研为主。鲍美华表示,教学、科研、服务是当代高校的三大职能,而教学与科研并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正因如此,她将教学与科研这两个职能放在首位。

从教15年,鲍老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要不断的学习与更新。现代社会节奏很快,变化很大、各行各业更新换代,要不断的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与尝试,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教好学生。

在课堂上授课时,鲍老师会将科研思维带入到课堂里面,比如在讲授专业基础课时,某一个药物有何特点?她便会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药物的效果、不良反应、作用机制,以及碰到类似的问题该如何去处理等等。比起传统课堂教学中呆板的模式,科研思维更讲究追根究底。

鲍美华的导师是中国遗传药理学创始人,湘雅临床药理研究所周宏灏院士。“周院士开启了我对科研的兴趣,培养了我独立的科研能力,对我工作提供了很多指引和帮助。”鲍美华说,导师的工作作风、工作态度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自己,令她记忆尤深的是进所第一课“做人、做事、做学问”,他这样教我们,要做好学问,首先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人物二:

推进快乐教育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一旦对某件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求知、探索和实践,并由此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这是“幸福感”和“满足感”的来源。

今年是谭珊老师入职长沙医学院的第17个年头,其间她担任过5年的辅导员,从讲师的角色一步步晋升到如今的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这不仅仅是她一直以来努力的成果,更是一份来自社会的认可。

说起为何选择当老师,谭珊说与她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小时候,她与身为工人的爸爸妈妈居住在厂区的筒子楼,常常在闲暇时光与邻里的小伙伴们轮流扮演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对话。而在童年时代,谭珊的心中就埋下了将来当一位人民教师的种子。

谭珊老师工作后对于自己的知识面要求更高,2006年考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6-2017湖南师范大学访问学者。每年参加全国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专业学术研讨会,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观摩和指导,认识到只有不断汲取新的学科知识,不断追踪学科前沿,不断夯实学科基础,用全新、科学、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头脑,才能视野开阔,内涵丰富,思维创新,讲授具有高阶度、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金课”。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谭珊老师意识到,光做一个教书匠是远远不够的,要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要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在教学中提炼课题。她通过科研,反哺教学,提升教学含金量,用科学的知识、方法、思想去丰富教学,感染学生。对科研的关注能使教师及时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弥补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这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内容,对学生影响更多的是思考问题的方式、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刻苦的学习精神。”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心与心的交流。”在谭珊老师看来,教师不能只是把上课当作工作任务来完成,要努力推进快乐教育,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既愉悦自己亦愉悦学生,师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教学相长,共创未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谭珊说,要增强责任之心,把对教育事业的初心落在教学行为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她的教学经历中,有很多让她记忆深刻的事,有些事也让她更坚定当一名优秀的老师。谭珊老师回忆,在她的急诊医学课中,班级里有一个坐在前排打扮的酷酷的男同学,课堂上认真听讲,勤做笔记,但课下从不与她主动交流,甚至不会向她请教专业问题。

直到这名男同学在毕业聚会中第一次主动与她打招呼,说自己以最高分成绩考上了985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而且是她的母校,“男孩子说一直把我当榜样,让我感触颇深!”

学生们在评价谭珊老师时说:“她是一个充满能量、热情、开朗的老师,她的课堂永远不会冷场。”也正如学生们的评价一样,谭珊老师一直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更生动有趣,才能消除学生们在急诊医学课上的焦虑紧张。

因此,她通常会设计一些有趣的环节加入到课程中,比如说,通过一些具体的实物来形容医学上的数量单位等等,去吸引住学生的兴趣。在学生们彻底放松下来之后,谭老师就会顺利的带着学生们去享受课堂带来的乐趣。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要低调做人,多沟通,多学习。”谭珊老师说,作为社会的一份子,穷则独善其身,把自己小日子过好,这也是为社会做贡献。富则兼济天下,有能力的同学要尽己所能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文/尚蕾)
(编辑/周丛笑)
(审核/尚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