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临床教学大纲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4-16 12:40   918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课程编号:20104010

课程名称:儿科学(pediatrics)

学  分:3.5学分

时:56学时

理论学时:44学时

实践学时:12学时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教  材:

1.王卫平.儿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参考书目:

1.薛辛东.儿科学.第2版.北京:北京医学出版社,2013。

2.唐明霞、刘长清.儿科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3.陈兰举.儿科学.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小儿发育、保健及疾病防治的临床医学学科,儿科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儿童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的发展规律和诊断防治方案,掌握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断思维方法、检查步骤及鉴别诊断,掌握危急重症的抢救程序和方法,了解儿科的新知识和新技术。

本课程的教学安排临床见习,结合临床案例进行PBL、CBL教学,并引导自主学习。以此提高医学生儿科学的理论水平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能独立防治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促进相关临床学科的学习。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新生儿分类、新生儿包括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正常小儿的喂养。

2)掌握下列儿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支气管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病、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儿童单纯性肥胖、营养性贫血、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窒息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风湿热、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3)根据小儿机体处在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的特点,掌握由此产生的小儿在解剖、生理、生化、免疫和病理等方面与成人的差别。

4)熟悉小儿水和电解质失衡的病理生理特点,掌握婴儿腹泻、肺炎、营养不良、脑水肿等病症的小儿液体疗法。熟悉下列疾病的诊断治疗要点、了解病因及发病机理: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5)了解小儿保健原则,掌握小儿时期计划免疫和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物质代谢特点。

2.基本技能

1)掌握如何接诊患儿,病史收集、体格检查、初步拟定合理诊疗方案、填写各种检验单及撰写各种医疗记录。

2)掌握如何进行小儿静脉抽血、注射(皮下、肌肉、静脉、头皮),皮内注射、上氧、吸痰、腰椎、胸腔、腹腔、骨髓穿刺、新生儿窒息复苏、人工呼吸等技术操作、及基础护理工作。

3)了解放射线、超声波等影像学检查,掌握心电图机的正确操作。

 

三、学时安排

教学学时为56学时,讲授理论学时为44学时,实践学时为12学时,理论与实践比例为 3.7:1。具体安排如下: 

授课内容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备注

第一章绪论

1

1

0

 

第二章生长发育

3

2

1

 

第三章儿童保健

2.5

1.5

1

 

第四章儿童疾病诊治原则

3

2

1

 

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5.5

4.5

1

 

第六章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

8

7

1

 

第七章免疫性疾病

5

4

1

 

第八章结核病

2

2

0

 

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

3

2

1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

7

6

1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4

3

1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

5

4

1

 

第十三章造血系统疾病

5

3

2

 

第十四章神经肌肉疾病

1

1

0

 

第十六章遗传性疾病

1

1

0

 

总学时

56

44

12

 

:PBL、CBL教学可安排在见习学时中;临床技能学包括儿科的实验操作。

 

四、考核:

1.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占10%、课堂测验占5%、课后作业占5%、见习报告占10%。

 

五、课程基本内容

儿科学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2.熟悉儿科学的特点。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2.儿科学的特点;

3.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   生长发育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具体指标;

2.熟悉小儿神经、精神及心理发育;小儿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障碍;

3.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监测与评价。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2.小儿体格生长的各项指标及影响因素;

3.小儿神经精神及心理的发育规律;

4.小儿体格发育、精神心理发育的监测及评价;

5.体格生长障碍及心理行为障碍。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   儿童保健

[目的要求]

1.掌握各年龄期保健原则;儿童的预防接种;

2.了解儿童保健的具体措施。

[讲课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1.儿童保健的重要性和儿童保健的概况;

2.儿童各年龄期的保健原则,散居儿童和集体儿童的保健重点;

3.介绍小儿保健的具体措施:包括营养、护理、计划免疫、定期健康检查、体格锻炼、意外事故预防等;

4.小儿预防接种的各项内容与实施程序。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    儿童疾病诊治原则

第三节   儿童液体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表现;小儿腹泻的液体疗法,制定液体疗法的具体方案;

2.熟悉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液体疗法常用溶液的组成及临床应用;

3.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2.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3.液体疗法时常用的溶液;

4.腹泻液体疗法的实施,重点介绍小儿腹泻脱水的液体疗法;

5.第一天补液方案的制订。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一、二节   儿童营养基础及婴儿喂养方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婴儿喂养、添加辅食的原则;

2.熟悉营养素与参考摄入量;小儿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量;

3.了解小儿营养状况评价。

[讲课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1.小儿对能量、水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及其临床意义;

2.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及断奶时间、注意事项、提倡母乳喂养;介绍有关母乳喂养的新观点;

3.部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

4.婴儿食物转换(辅食添加)。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目的要求]

1.掌握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临床表观、诊断、防治;小儿单纯性肥胖的诊断与防治;

2.熟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因与病理生理;小儿单纯性肥胖的病因与病理生理、临床表观与鉴别诊断;

3.了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因;

2.结合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病理生理,重点讲述本病的临床特点;

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诊断;

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治疗: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去除病因、调整饮食、促进消化、治疗并发症;

5.小儿单纯性肥胖的定义、近期危害性和远期危害性;

6.小儿单纯性肥胖的病因与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饮食疗法与运动疗法、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六节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症

[目的要求]

1.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2.熟悉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

3.了解维生素D缺乏症的鉴别诊断。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维生素D的生理、调节和来源;

2.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及预防;

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发病机制;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中各期临床、生化、X线特点;

5.维生素D缺乏性何偿病的诊断;

6.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治疗:一般剂量口服维生素D治疗;

7.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8.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鉴别诊断;

9.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

第一、二节   概述及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和护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新生儿及早产儿外观与各系统生理特点;

2.熟悉新生儿的病房分级;

3.了解新生儿学的重要性,围产医学的范围;各种新生儿的分类方法;新生儿期几种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

[讲课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1.新生儿学的重要性和围产医学的定义,足月儿、早产儿、过期产儿、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高危儿的定义;

2.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的特点;

3.新生儿、早产儿护理及其注意事项,包括中性温度与体温的关系、新生儿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四节   新生儿窒息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后遗症;新生儿窒息的治疗;

2.熟悉新生儿窒息的病因、病理生理及预防。

[讲课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1.新生儿窒息的病因;孕母因素,胎盘因素,脐带因素,胎儿因素和分娩因素;

2.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表现、新生儿Apgar评分、各种并发症;

3.新生儿窒息的治疗、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及预防;

2.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2.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八节   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2.熟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了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讲课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1.呼吸窘迫综合征合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确诊的依据;

3.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九节   新生儿黄疸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理性黄疸的特点;病理性黄疸的特点及常见的几种病因;

2.了解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讲课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

2.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特点;

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实验室诊断步骤。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一节   新生儿败血症

[目的要求]

1.掌握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熟悉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感染途径及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

1.感染途径、常见病原菌及发病机制;

2.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要点,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强调本病早期症状不典型;

3.抗生素治疗及支持疗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手段]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第七章    免疫性疾病

第五节    风湿热

[目的要求]

1.掌握风湿热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治疗;

2.熟悉风湿热的预后;

3.了解风湿热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风湿热的病因:病因不是很明确;

2.风湿热的发病机制、病理;

3.风湿热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主要标准和次要指标;

4.风湿热的治疗:主要是休息,预防和预后。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七节   过敏性紫癜

[目的要求]

1.掌握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治疗;

2.熟悉过敏性紫癜的病理表现、预后;

3.了解过敏性紫癜病因及发病机理。

[讲课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1.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因不明,可能与某些感染有关;

2.过敏性紫癜的病理表现;

3.过敏性紫癜重点讲解临床表现、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诊断;

4.过敏性紫癜一般治疗,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抗凝治疗,其他;

5.过敏性紫癜预后:本病一般预后良好,少数重者可死于肠出血,肠套叠。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八节   川崎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治疗;

2.熟悉川崎病的病理表现、预后;

3.了解川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讲课时数]1.5学时

[教学内容]

1.川崎病的病因:不明,可能与某些病原体感染有关;

2.川崎病的病理表现、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标准;

3.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的治疗;

4.川崎病的预后,主要讲解随访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   感染性疾病

第三节   结核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预防;

2.熟悉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

3.了解结核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结核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结核病临床特点、诊断方法、特别是结核菌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断标

准及临床意义;

3.结核感染的治疗原则,治疗目的、了解治疗方案,常用抗结核药物药理特

点和应用方法;

4.原发型肺结核的特点,包括:①临床类型;②病理及转归特点;③临床特

点;④诊断要点,开放性结核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既往传染病史、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毒试验、痰和胃液找结核菌、胸部X线检查对诊断的重要性;

5.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小儿结核病的预防:控制传染源、卡介苗接种、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八节   腹泻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小儿腹泻的病因、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

2.熟悉小儿腹泻的鉴别诊断;

3.了解小儿腹泻的预防。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小儿腹泻的定义及在婴幼儿疾病中的地位;

2.病因与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与分类;

4.诊断与鉴别诊断;

5.解治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结合病因、病理、病理生理,掌握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

2.熟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防治要点;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3.了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小儿肺炎的分类。

[讲课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1.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2.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防治要点;

3.肺炎的分类;

4.结合病理生理,讲解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及重症肺炎的特点;

5.支气管肺炎的并发症;

6.讲解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

7.讲解几种常见的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临床特点;

8.讲解支气管肺炎的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四节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法洛四联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常见并发症;

2.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分类、诊断和顺序分段诊断;

3.了解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正常胎儿血循环及出生后血循环的改变;

2.先天性心脏病的概述、病因、分类、诊断和顺序分段诊断方法;

3.四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X线检查、心电变、超声心动图特点等诊断方法与并发症,讲述各型先心病的治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三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目的要求]

1.掌握典型病例、严重病例及非典型病例的诊断(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急性肾炎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处理;

2.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程与预后。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其产生机制;

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实验室检查及典型病例的诊断要点;

4.典型病例及严重病例的处理要点;

5.急性肾小球肾炎预防:防治感染最重要。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四节   肾病综合征

[目的要求]

1.掌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分类、治疗;

2.熟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3.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合并症。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2.肾病综合征四大特点的病理生理;

3.肾病综合征的病理改变:微小病变型为主;

4.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及分类;

5.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6.肾病综合征治疗:重点讲解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的应用,并介绍难治性肾病的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三章造血系统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营养㭋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及防治方法;

2.熟悉正常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小儿贫血的定义、程度与分类;

3.了解贫血发生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治疗原则。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2.贫血的定义、小儿不同年龄贫血的诊断标准与贫血的分类方法;

3.贫血的共同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5.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四章  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第三节   惊厥

[目的要求]

1.掌握惊厥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的治疗;

2.熟悉惊厥的病因分类和特点。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惊厥的病因分类和特点;

2.惊厥的临床表现;

3.惊厥的治疗和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四节   化脓性脑膜炎

[目的要求]

1.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特点和常见并发症;

2.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3.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的治疗;

4.熟悉化脓性脑膜炎的常见病原菌及人侵途径;

5.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的和病理。

[讲课时数]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

1.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及入侵途径;

2.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典型化脓性脑膜炎表现和新生儿和小婴儿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3.化脓性脑膜炎的实验室检查;

4.化脓性脑膜炎的并发症和后遗症;

5.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

6.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手段]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第十六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

第三节   苯丙酮尿症

[目的要求]

1.掌握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措施;

2.了解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苯丙酮尿症发病机制;

2.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

3.苯丙酮尿症的诊断:强调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4.苯丙酮尿症的治疗:主要是饮食治疗,着重指出早期治疗与预后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临床学院儿科教研室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儿科学》影技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