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1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4-16 13:46   1780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课程编号:20102010

课程名称:外科学总论

   分:2学分

时:32

理论学时:32

先修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

   材:

1.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参考书目:

1.黄家驷外科学,吴孟超等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张印则,临床输血理论与实践[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冶疗指南[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临床医师手册》(各专业)。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任务

外科学总论作为外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实践的桥梁,其范畴包括外科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操作。

学习外科学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对外科学总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外科发展史,熟悉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及其分类,熟悉和掌握外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学生进入临床外科学习、进行外科领域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常见外科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

2)掌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外科营养、输血、围手术期处理、外科休克、感染(一般及特异性感染)、损伤、烧伤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临床表现特征和诊治原则。

3)掌握常见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病理特点,根据临床表现做出诊断并拟定治疗原则。

4)掌握麻醉前准备,用药、生理指标检测和麻醉管理级常见麻醉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

5)熟悉外科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的诊断要点和防治原则及器官移植的一般知识。

6)了解麻醉发展概况和常用方法。

7)了解重症监测和心肺复苏的基本方法。

2.基本技能

1)树立无菌观念,掌握洗手、穿无菌衣、戴无菌手套的方法。

2)掌握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及手术人员和手术区的准备。

3)掌握外科基本技能如清创、换药、脓肿切开引流、胃肠减压、导尿等。

4)掌握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法及常用的创伤急救包扎及搬运等方法。

5)培养初步的外科医生素质。

 

三、学时安排:

教学学时为32学时,讲授理论学时为32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授课内容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备注

第一章 绪论

1

1

0

 

第二章 无菌术

2

2

0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3

3

0

 

第四章 输血

1

1

0

 

第五章 外科休克

3

3

0

 

第六章 麻醉

2

2

0

 

第七章 疼痛治疗

 

 

 

自学

第八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6

6

0

 

第九章 围手术期处理

2

2

0

 

第十章 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

2

2

0

 

第十一章 外科感染

3

3

0

 

第十二章 创伤

2

2

0

 

第十三章 烧伤、冻伤、蛇咬伤、犬咬伤、虫螫伤

2

2

0

 

第十四章 肿瘤

2

2

0

 

第十五章 器官、组织和细胞移植

1

1

0

 

总学时

32

32

0

 

 

四、考核

1.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占10%、课堂表现占50%、课后作业占40%

 

五、课程基本内容

外科学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外科学的定义、范畴和发展史;

2.重点了解新中国在外科领域的成就;

3.树立学习外科学的正确观念。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外科学的定义、范畴和其它学科的关系;

2.外科学的发展,新中国在外科领域的成就,以及国内外发展的动向,介绍最近发展较快的腔镜外科、血管外科以及我校发展的情况;

3.怎样学习外科学:强调必须为病人服务的方向重视三基的学习、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 无菌术

[目的要求]

1.树立无菌观念,明确灭菌与消毒的概念;

2.掌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的方法;

3.掌握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4.掌握手术人员和手术区域的准备;

5.了解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抗菌法);

6.了解手术室的建立和管理要求。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包括灭菌、消毒法、操作规则和管理制度);  注意灭菌与消毒的异同;消毒法中强调热力消毒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消毒方法,分为干热法(火烧法)和湿热法(煮沸与高压蒸气法等);

2.重点讲解手术人员术前的一般准备:

1)在洗手法中强调经典的肥皂水刷手法的步骤与方法;

2)重点介绍丹尼尔洗手法,即使用自动杀菌净手器应用丹尼尔消毒液洗手法;并与碘尔康刷手法、灭菌王刷手法、碘伏刷手法对比评估其优缺点,了解丹尼尔灭菌液的原理。

3.讲解手术区的准备:重点是消毒范围、方法,铺巾的方法与要求;

讲解无菌操作的规则和意义;

4.讲解手术室建立的基本条件和管理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目的要求]

1.掌握各脱水、水中毒、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2.掌握代谢性酸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原则;

3.熟悉体内钙、镁、磷异常的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4.熟悉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简要讲解体液调节基础:

1)体液分布及影响因素;

2)生理需要量:举例说明小儿及成人手术前禁食补液方案;

①需水量;

②钠盐需要量;

③钾盐需要量;

④能量及其它。

3)水盐代谢的调节方式;

4)体液渗透压的概念;

5)临床常用的等渗溶液;

6)酸碱平衡调节机制;

7)反映酸碱平衡的常用指标。

2.外科病人常见的体液失调:                                                                                                                                                                                                                                                                                   

1)重点讲解三类脱水的病因、病理特征及防治措施;

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

高渗性脱水(hypertonic dehydration)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举例说明补钠计算公式:补钠量(mmol=(正常值-测得值)x体重x0.6(0.5)  17mmol钠相当于1克氯化钠比较高渗性脱水与低渗性脱水的区别;

2)一般讲解水中毒(细胞内液容量过多)的常见原因、症状、体征、防治措施;(3)重点讲解低钾血症:(hypokalemia

①病因;

②对机体的影响:反常性酸性尿的概念;

③防治措施:

防治原则:积极防治原发病,尽快恢复肾功能;

补钾的途径:口服:氯化钾片、补达秀片静脉补钾:氯化钾溶液;

补钾速度浓度:每小时10mEq为宜,液体浓度不超过40mEq/L0.3%

每日补给量:见尿补钾每日补给3-15克不等;

补钾的疗程:细胞内缺钾者:4-6天,严重者达2周。

4)一般讲解高钾血症:(hyperkalemia

①原因;

②对机体的影响;

③防治原则:消除和控制引起高钾的原因,积极防治原发病,如控制感染、彻底扩创、纠正负氮平衡;

措施:降低体钾总量,血透,腹透,导泄,灌肠;使钾移入细胞内,葡萄糖和胰岛素,碳酸氢钠;给予钙剂对抗心律失常拮抗K+的毒性作用。

5)重点讲解代谢性酸中毒:(metabolic acidosis

①定义:病理生理基础是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致使SBABBB降低,BE负值加大,失常时PH下降;

②酸中毒的分类: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③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是引起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心血管系统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对儿茶酚胺反应性减低;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只要表现为抑制,严重者可有嗜睡,昏迷;

④防治原则:治疗原发病,取出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病原因是基本原则;

轻度酸中毒:CO2CP16-22 mEq/L一般不用碱性药物纠正;

中度酸中毒:CO2CP9-16 mEq/L用碱性药物纠正;

重度酸中毒:CO2CP9 mEq/L以下,要积极用碱性药物纠正;

举例说明补碱计算公式;HCO3-需要量(mmol=(正常值-测得值)x体重x0.4

一般将计算量的半量在2-4小时内输入;请注意:输入碱性液体可影响钙,钾平衡。

(6)一般讲解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 alkalosis)

①特征:血浆HCO3-原发性增多;

②原因和机制;

③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治原则。

3.外科病人体液失调的诊断:

1)病史:胃肠疾病、烧伤、创伤、外科感染、大手术后、甲亢;

2)症状:口渴、烦躁、乏力,纳差,腹胀,心慌,神志改变;

3)体征:脱水-皮肤弹性下降,体重下降、低钾-腹胀、无力;

    4)生化检查:血气分析pH,Hb,PO2,BB,BE,AB,SB,电解质(E4A):K+Na+Cl-Ca2+CO2CP、血常规-红细胞压积(比容)37~51%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体内钙的异常、体内镁的异常、体内磷的异常、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

 

第四章 输血

[目的要求]

1.掌握输血的适应症;

2.熟悉输血的途径、速度和注意事项;

3.熟悉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4.了解自体输血的作用和目的;

5.掌握血液成分制品的作用和临床适应症;

6.了解血液代用品的用途。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输血的适应症;

1)大量失血后输血的目的主要是补充血容量,用于治疗低血容量性休克;

2)输血用于纠正贫血时应严格把握适应症;

    3)在重症感染时,输血可以达到补充粒细胞控制感染,补充血浆蛋白及提高机体抵抗力的疗效;

4)应根据凝血异常的原因补充相关血液成分。

2. 讲解输血的途径、速度和注意事项;

3.一般讲解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手段;

输血可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1)发热反应的定义、主要原因和临床表现及预防治疗方法;

2)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3)溶血反应的典型临床表现和预防、治疗措施、并讲解延迟性溶血反应的发生时间、主要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4)细菌污染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5)循环超负荷的原因和临床表现;

6)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的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和预防;

7)输血相关性移植抗宿主病的原因和临床症状;

8)疾病传播的种类和预防措施;

9)免疫抑制的发生原因;

    10)讲述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有:低体温,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枸椽酸中毒,23-DPG变化,以及凝血功能变化等。

4.讲解自体输血的作用、目的及种类;

重点讲解自体输血的主要要点和禁忌症;

1)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定义、临床应用以及注意事项;

2)预存式自体输血的定义、目的和优势;

3)稀释式自体输血的定义、目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5.重点讲解血液成分制品;

6.血液成分输血的定义和优点;

分别讲述三大血液成分制品的分类、临床应用、适应症和注意事项;尤其是血细胞成分和血浆成分的分类和应用指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 外科休克

[目的要求]

1.了解休克的病理生理;

2.熟悉休克的分类及失血性、创伤性、脓毒性休克的诊治;

3.掌握休克的概念、临床表现、监测指标和治疗。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休克的病理生理改变;

    2.讲解休克的分类:心源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

3.重点讲解休克病人的临床表现、监测指标和治疗:

1)临床表现: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

2)诊断:一般不难,根据临床表现做出诊断,关键是早期及时发现;

3)休克的监测:

① 一般监测:

精神状态是脑组织血液灌注和全身循环状况的反映;

皮肤温度与色泽:是体表灌流情况的标志;

血压: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表现,血压回升、脉压增大则是休克好转的现象;

脉率: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用于判断休克的有无及轻重指数=0.5表示无休克,>10~15有休克,>20为严重休克;

尿量:尿量<25ml/h 比重增加表示存在肾血管收缩、肾供血不足、尿量>30ml/h时,则休克纠正;

② 特殊监测:

中心静脉压:反映血容量、回心血量及右心功能的指标;对指导休克中的扩容治疗,目前认为CVP仍是一个简便而准确的有价值指标;

肺毛细血管楔压:是反映左心功能及其前负荷的可靠指标;当其高于正常值,说明左室功能正常、但应限液治疗;当其低于正常值,说明血容量不足;

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心排出量降低往往是循环血量不足或心功能抑制的可靠指标,但在感染性休克时,心排出量往往增高;

氧供应及氧消耗:氧供应是指机体组织所能获得的氧量;氧消耗是指组织所消耗的氧量;

动脉血气分析:PO28.0kPa(50mmHg)以上,提示严重肺功能不全;

血清乳酸浓度:为休克预后判断依据,正常为:10~15mmol/L,其值的增高与死亡率成正比;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凝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数值明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P试验阳性,破碎红细胞的存在提示DIC的发生;

胃肠粘膜内PH监测:低于735者预后不良。

 4)休克的治疗

一般紧急治疗:包括积极处理原发病、体位(头和躯干头高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及早建立静脉通路,药物维持血压、吸氧、保温等;

补充血容量:是纠正休克引起的组织低灌注和缺氧的关键;先晶体后胶体,同时在连续监测动脉血压、尿量和CUP的基础上,结合病人皮温、末梢循环等判断补充血容量的效果;必要时输红细胞也有效;

积极处理原发病:应在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后,及时施行手术处理原发病,才能有效地治疗休克;

纠正酸碱平衡失调: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调整剂量;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1)血管收缩剂:有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和多巴胺等;(2)血管扩张剂:α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酚苄明等)、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硝普钠等;(3)强心药:包括肾上腺素能受体兼强心功能的药物(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等)、强心甘(洋地黄等);

治疗DIC改善微循环:对诊断明确的DIC可用肝素抗凝,还可使用抗纤溶药和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药物以及小分子右旋糖苷;

皮质类固醇和其他药物的应用:皮质类固醇可可用于感染性休克和其他较严重的休克;其他药物的应用有:钙通道阻断剂、吗啡类拮抗剂、氧自由基清除剂、调节体内前列腺素等;

4.讲解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诊治;

1)失血性休克:补充血容量、止血;

2)创伤性休克:补充血容量、手术治疗。

5.讲解感染性休克的诊治

1)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定义;

2)治疗:补充血容量、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心血管药物的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其他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 麻醉

[目的要求]

1.了解现代麻醉学的概念和临床任务;

2.了解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和评估方法:掌握麻醉前准备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掌握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及常用药物;

3.掌握麻醉的分类,了解全麻的基本理论和常用全麻药物的药理学特性;熟悉全麻的常用方法,掌握全麻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及处理;

4.了解麻醉机的基本结构和应用;

5.掌握气管插管的适应症;了解气管插管的常用方法;常见肌松药和常用的麻醉辅助药物;

6.掌握常用局麻药的使用剂量及应用范围,局麻药过敏、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和处理;掌握常用的局麻方法;

7.了解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和生理;掌握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腔麻醉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了解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腔麻醉的方法;

8.熟悉麻醉期间的监测和管理;

9.了解控制性降压的基本理论、施行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低温麻醉在外科手术学中的应用。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现代麻醉学的概念、发展和现状、临床任务;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和评估方法;

2.重点讲解麻醉前准备;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麻醉技术和器材及药品的准备,麻醉前用药及其必要性;

3.介绍麻醉的分类、全身麻醉的分类;全麻常用药物的药理学特性、肌松药的分类和使用注意事项,常用的麻醉辅助药物;重点介绍全麻期间的并发症及其处理;重点介绍气管插管的适应症和方法;

4.重点讲解局部麻醉:利多卡因、丁卡因和布比卡因的药理学特性、常用局部麻醉方法,剂量和浓度、局麻药过敏和毒性反应的诊断和防治;

5.椎管内麻醉:重点介绍其适应症、禁忌症和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一般介绍椎管内麻醉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和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乙醚吸入全麻分期;麻醉机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椎管解剖生理;骶骨麻醉;全身低温和控制性低压;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第七章   疼痛治疗

[目的要求]

1.熟悉术后镇痛方法及用药;

2.熟悉癌症疼痛治疗的常用方法;

3.了解疼痛的临床分类、疼痛评估方法、疼痛对生理的影响;

4.了解常见的几种慢性疼痛的疾病及治疗方法。

[讲课时数]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

几种常见的疼痛疾病,常用的止痛疗法;癌症疼痛的治疗的常用方法、术后镇痛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手段]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第八章 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肺脑复苏的概念、心跳停博的早期诊断;

2.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程序和方法;掌握脑复苏的治疗措施;

3.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了解其病因及发病机理、熟悉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4.熟悉呼吸功能监测和治疗,熟悉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应用;

5.了解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讲课时数]6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ICU的体制、建设工作内容、重症病人的评估方法;

2.重点介绍心肺复苏的方法和原理:人工呼吸原理和方法,心脏按压的原理;胸外及胸内心脏按压;药物除颤和电除颤的原理;脑复苏的意义和治疗;

3.重点介绍呼吸功能监测及其临床应用、血流动力学监测及其临床应用;

4.重点讲解急性肾功能衰竭(ARF

1)概念:讲清概念中的三层意思,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2)病因与分类:肾前性、肾后性、肾性;

3)发病机理:介绍肾缺血、肾中毒性损害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基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形坏死、肾小管机械性阻塞、间质性肾炎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持续存在的主要因素;

4)临床表现: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其少尿或无尿期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水电解质紊乱、代谢产物蓄积存留和出血倾向;简单介绍多尿期、恢复期的特点;

5)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检查尿素氮和肌酐呈进行性升高,血清电解质、PH[HCO3 ]测定;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尿常规、尿钠浓度等测定;根据血尿化验结果,以滤过钠排泄分数和肾衰指数最为敏感;

6)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合补液试验和利尿剂试验来确定诊断;并鉴别肾前性、肾后性、肾性;

7)治疗:重点讲解少尿期治疗原则:计出为入、防止高血钾、维持营养和热量的供给,防止和控制感染。

5.自学内容:急性肝衰竭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   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要求]

1.掌握手术前的准备的内容及方法;

2.掌握手术后的处理;

3.熟悉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讲课时数]2

[教学内容]

1.讲解手术前准备、手术后处理:

1)手术前准备:

①一般准备:心理准备、生理准备(适应性锻炼、输血和补液、预防感染、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胃肠道准备、其他);

②特殊准备:营养不良、脑血管病、心血管病(高血压者应在术前将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或控制在稳定状态)、肺功能障碍、肾疾病、糖尿病(术前血糖宜控制在728-833mmol/L)、凝血障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2)手术后处理:

①常规处理;

②卧位:大多数病人术后取半卧位;全麻清醒前平卧;头侧向一方,蛛网膜下腔麻醉平卧12小时;休克者取下肢抬高20度,头部和躯干同时抬高5度体位;脊柱手术者俯卧或仰卧;

③术后各种不适的处理:切口疼痛、恶心、呕吐、腹胀、呃逆、尿潴留;

④起床、活动 强调术后早期活动;饮食及输液 腹部手术者,肛门排气后可进流质;非腹部手术,小手术术后当天可进正常饮食,大手术在手术后2-3日亦可恢复正常;

⑤饮食:非腹部手术、腹部手术;

⑥缝线拆除:III III  类切口;甲 、乙、丙级愈合;拆线时间因部位而异:头、颈部4-5天,下腹部6-7天,上腹部7-9天,四肢、躯背10-12天;腹部减张缝线14天;

2.重点讲解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1)术后出血  多在术后24小时内发生;内脏出血,如有引流物者可发现引流的血液量增大,有时需穿刺以了解体腔内出血;术后出血导致生命体征变化(心律加快,血压偏低),应立即手术探查;

2)术后发热与低体温:发热(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低体温;

3)术后感染:伤口感染、肺不张、腹腔脓肿和腹膜炎、尿路感染、真菌感染

4)切口裂开:原因主要是:愈合能力差、缝合技术缺陷、腹压增高;预防和治疗:减张缝合、腹壁松弛条件下关腹、处理腹胀、减轻腹压、腹部加压包扎;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章 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

[目的要求]

1.掌握外科病人的营养需要和补充方法;

2.掌握肠外营养的组成,适应症及并发症;

3.熟悉饥饿、手术及创伤后人体代谢变化;

4.了解人体营养状态的评定与监测;

5.掌握肠内营养的适应症、优点和并发症。

[讲课时数]2

[教学内容]

1.讲解外科病人的代谢变化:

1)饥饿时体内代谢变化的主要特点;

2)手术及创伤后人体代谢变化的主要特点及其代谢变化的区别。

2.讲解人体营养状态的评定与监测

1)身高、体重、机体脂肪储存以及肌肉储存等临床指标;

      2)讲解各种实验室检测指标机理、优缺点:内脏蛋白质状况,免疫功能测定,氮平衡测定,尿3-甲基组氨酸的测定。

3.讲解营养物质的需要计算公式,重点讲解能量的临床校正系数和严重应激状态下营养支持的应用原则;

4.重点讲解营养支持的方法

1)营养支持方法的选择依据和原则;

2)肠外营养:各营养素的选择以及选择依据;

3)肠内营养:营养物质的选择和输入途径;

4)肠内外营养的优缺点。

5.一般讲解营养支持并发症的防治。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一章  外科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掌握脓毒症、菌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掌握外科应用抗菌素的原则;

4.熟悉外科感染的分类、人体易感染的因素、感染的病理变化;

5.熟悉破伤风的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

6.熟悉甲沟炎、化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外科感染的分类

1)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2)急性、慢性和亚急性;

2.讲解外科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1)了解临床表现和医技检查手段;

2)了解外科感染治疗的总体原则;

3.讲解浅部组织化脓性感染

1)疖:讲解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痈:讲解定义、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3)皮下急性蜂窝织炎:讲解定义、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及治疗方法;

4)自学丹毒和浅部急性淋巴管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5)讲解甲沟炎、指头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4.讲解全身性外科感染

1)讲解脓毒症、菌血症的定义;

2)讲解全身性外科感染的病因;

3)讲解全身性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5.讲解破伤风

    1)破伤风的病原体——破伤风杆菌(革兰氏阳性厌氧梭状芽孢杆菌);

外毒素——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

2)临床表现:肌肉持续收缩抽搐、痛性强直、牙关紧闭;

3)诊断和鉴别诊断:狂犬病、脑膜炎、的士宁中毒、颞颌关节炎、低钙抽搐、癔症等;

4)预防:正确处理伤口、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5)治疗:综合治疗——处理伤口、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抗生素、支持治疗和加强护理。

6.重点讲解外科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阻碍细胞壁合成、阻碍细菌内蛋白质合成、损伤细胞膜、改变核酸代谢;

2)围术期预防用药:严重创伤、结肠手术、大面积烧伤、急诊合并化脓性感染、防御机制受损、人造物留置手术、器官移植;

3)治疗外科感染:适应症——未局限化、结合手术,针对性用药;

4)掌握药物的选择和使用;

5)给药方法:途径、常用剂量、疗程、联合使用;

6)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毒性反应、变态反应、二重感染、细菌耐药性;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的适应症。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气性坏疽。

 

第十二章  创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创伤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2.掌握各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

3.掌握开放性损伤的伤口处理原则和清创方法;

4.熟悉创伤的分类和创伤后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特点及修复过程;

5.了解战伤的特点及救治原则。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讲解病因: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的损伤;

2.讲解分类:各种分类方法:

1)按致伤因素分类;

2)按受伤部位分类;

3)按伤后皮肤完整性分类;

4)按伤情轻重分类。

3.讲解病理:在致伤因素作用下,机体迅速产生各种局部和全身性的防御性反应,目的是维持机体自身内环境的稳定;

1)局部反应;

2)全身反应;

3)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

4)创伤并发症。

4.讲解损伤的修复:过程、愈合分类及愈合条件,影响愈合的因素;

组织修复的过程:(1)局部反应阶段;(2)细胞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生成阶段;组织塑性阶段;

愈合分类:(1)一期愈合;(2)二期愈合;

影响愈合的因素主要有局部和全身两个方面;

诊断创伤主要有局部和全身两个方面;

5.讲解诊断创伤主要是明确损失的部位、性质、全身性变化及并发症,特别是原发损伤部位相邻或远处内脏器官是否损伤及其程度;

1)受伤史:受伤情况、伤后表现及其演变过程、伤前情况;

2)体格检查:全身情况的检查可采取临床的一半检查步骤、根据受伤史或某处突出的体征详细检查、对于开放性损伤必须仔细观察伤口或创面;

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穿刺和导管检查、影像学检查。

6.讲解创伤处理原则:急救(复苏、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闭合性损伤的治疗,开放性损伤的治疗(包括清洁伤口、污染伤口和感染伤口的处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战伤的特点及救治原则。

 

第十三章  烧伤、冻伤、蛇咬伤、犬咬伤、虫螫伤

[目的要求]

1.掌握烧伤面积的计算和烧伤深度的识别;

2.熟悉烧伤临床分期和病理生理基本特点;

3.熟悉治疗原则,现场急救、转送与早期处理;

4.掌握大面积烧伤休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监测;

5.熟悉烧伤创面处理原则和全身性感染的创面处理;

6.了解危重烧伤内脏并发症的防治原则;

7.了解电烧伤及酸、碱烧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8.了解冷伤的基本知识。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讲解热烧伤的定义及流行病特点;

2.讲解烧伤的临床过程及病理生理特点;

3.烧伤休克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4.全身性感染的主要原因,病变特点;

5.重点讲解伤情识别;

6.面积的估算国内常用的九分法和手掌法;

7.烧伤深度估计目前惯用三度四分法;

8.烧伤严重程度及分类标准;

9.一般讲解烧伤现场急救、轻度烧伤的早期处理;

    10.重点讲解中重度烧伤的早期处理:处理程序、烧伤休克的防治,重点介绍休克补液公式,液体种类和检测指标;

11.一般讲解烧伤内脏并发症的防治;

12.一般讲解电烧伤、化学烧伤的临床表现,一般处理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冷伤的病因和病理,以及蛇咬伤、犬咬伤、虫螫伤防治要求。

 

第十四章  

[目的要求]

1.了解肿瘤的分类、病因和病理;

2.熟悉肿瘤的分期、预防;

3.掌握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了解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肿瘤的病因、分类和命名

1)肿瘤的分类:

良性肿瘤:在局部膨胀性生长,不发生浸润及远处转移;如:脂肪瘤、乳头状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血管瘤等;

交界性肿瘤;生物学行为上显示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的类型;如:包膜不完整的纤维瘤、粘膜乳头状瘤、唾液腺混合瘤等;

恶性肿瘤:癌:来源于上皮组织,分化程度不一,如:胃癌、食道癌、肠癌等;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如:骨肉瘤、纤维肉瘤;

母细胞瘤;胚胎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

瘤或病:如:恶性淋巴瘤、精原细胞瘤、白血病、何杰金式病;

2)肿瘤的病因:环境因素、机体因素;

3)肿瘤的病理及分子事件: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肿瘤细胞增殖周期、肿瘤细胞的分化、转移、肿瘤机体的免疫特征。

2.重点讲解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

1)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为:局部肿块,疼痛、溃疡、出血、梗阻、浸润与转移。

全身表现:1由于肿瘤高消耗及营养摄入障碍,所引起的全身表现,如:消瘦,乏力,贫血,恶病质等;2由于感染,转移等引起的全身继发性病变,如发热、中毒症状等;3由于肿瘤细胞的内分泌功能所引起的全身性症状,如嗜铬细胞瘤早期产生高血压,少数肺癌病人出现骨关节病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等;

2)诊断:

病史:注意年龄、病程、个人史及过去史等;

体格检查:全身体检、局部检查(肿块的部位、性状、区域淋巴结或其转移病灶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常规化验、血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流式细胞分析术、基因诊断等;

影像学检查包括:1X线检查:透视与平片、造影检查(应用对比剂,器官造影、血管造影、空气造影等)、特殊X线显影术;2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3超声显像;4放射性核素显像: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5磁共振成像(MRI);

内窥镜检查:如食道镜、胃镜、支纤镜、结肠镜、膀胱镜、腹腔镜、胸腔镜等;

病理形态学检查:1临床细胞学检查;2病理组织学检查;

3.讲解肿瘤的分期

TMN分期法:Ttumor)指原发肿瘤,Nnode)指淋巴结,Mmetastasis)为远处转移;在字母后标以“0”至“4”的数字,表示肿瘤发展程度:“1”代表小,“4”代表大,“0”代表无,“X”代表在临床上无法判定;

4.讲解肿瘤的预防

一级预防是指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减少癌症的发生率;

二级预防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三级预防是指诊治后的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癌症三级止痛阶梯方案的基本原则;

5.重点讲解肿瘤的治疗

良性肿瘤:手术切除为主,术后组织送病理学检查;恶性肿瘤:从整体考虑,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1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手术,扩大根治术、对症或姑息性手术和其他特殊类型的手术;

2抗癌药物疗法:药物分类及作用机理:细胞毒素类药物、抗代谢类药、抗生素类、生物碱类、激素类、其他类;

按其作用时间不同,又可分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

给药方式:静脉注射、口服、肌肉注射;

化疗副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脱发、血尿、免疫抑制;

分子靶向治疗

3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原有两类(光子类;粒子类)、应用的方法(外照射与内照射)、各种肿瘤的敏感性不一(三类)、放疗的副反应;

④生物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

⑤中医中药治疗;

6.一般讲解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皮肤乳头状瘤、皮肤癌、痣和色素瘤、脂肪瘤、纤维瘤及纤维瘤样变、神经纤维瘤、血管瘤、囊性肿瘤及囊肿;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五章  器官、组织和细胞移植

[目的要求]

1.掌握器官移植的基本概念、分类;

2.掌握器官移植的供者选择、器官的切取与保存;

3.掌握器官移植适应症和手术时机的掌握;

4.熟悉器官移植配型的基本原理;

5.掌握器官移植免疫的基本原理;

6.熟悉器官移植的基本方法与免疫排斥的防治;

7.了解移植术的概括。

[讲课时数]1学时

1.移植的分类和进展概要—重点讲解主要的几个基本概念;同种移植、异种移植,异位移植等;

2.器官移植免疫的基本原理及各种类型的免疫排斥反应;

3.器官移植的供者选择、移植配型的基本原理、器官的切取与保存;

4.器官移植适用症和手术时机的掌握;

5.重点讲解器官移植的基本方法与免疫排斥的防治;

6.肝肾移植手术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习内容]其他器官移植。

 

第十六章 外科微创技术

[目的要求]

1.了解微创外科的概念;

2.了解微创外科的设备和器材及应用范围。

[讲课时数]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

1.微创外科概念及发展史;

2.微创外科的设备和器材;

3.微创外科基础手术技术;

4.微创外科的应用范围;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向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外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102020

课程名称:外科学(Surgery

   分:11学分

时:180学时

理论学时:90学时

实践学时:90学时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病理生   

           理学、诊断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材:

1.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参考书目:

1.黄家驷 外科学,吴孟超等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张印则,临床输血理论与实践[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3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冶疗指南[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4.《临床医师手册》(各专业)。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外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其它临床医学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课程教学包括:理论授课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的理论知识及技能;安排大量临床见习;结合临床案例进行PBLCBL教学;引导自主学习。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了解该领域中的发展动态,提高学生外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特别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医学学科的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1.掌握体液、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外科营养、输血、外科休克、感染(一般及特异性感染)、损伤、烧伤的有关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掌握常见肿瘤的生物行为及病理特点,根据临床表现做出诊断并拟定治疗原则,熟悉三防知识。熟悉外科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的基本方法,急性肝、肾衰竭的诊断要点和防治原则,了解火器伤和器官移植的一般知识。

2.掌握阑尾炎、肠梗阻、胃十二指肠疾患、门脉高压症、胰腺疾病、腹外疝、腹膜炎、腹外伤、上消化道大出血、颈部及乳腺疾病、肛肠及周围血管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方法。

3.掌握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和治疗原则,熟悉颅内占位病变,脊髓压迫症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4.掌握胸部损伤、胸壁疾病、胸腔感染、肺部疾患、食道疾病的原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步骤和治疗原则,了解纵膈、心脏大血管等外科疾病的诊断要点,了解体外循环和介入治疗的一般知识。

5.掌握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外科疾病的诊断及主要临床表现,泌尿系损伤、炎症、梗阻、肿瘤、泌尿系结石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了解血液透析疗法基本知识和方法。

6.掌握骨折分类、愈合过程,常见并发症及治疗原则,掌握常见骨折、椎间盘突出和手外伤的诊断、治疗原则,熟悉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结核、非化脓性关节炎、骨肿瘤的病因、病理诊断和预防原则,了解关节置换、断肢再植及显微外科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7.了解麻醉发展概况和常见方法,掌握麻醉前准备、用药、生理指标检测及管理,常见麻醉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

8.了解外科各专业的新知识、新进展。

9.初步掌握临床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二)基本技能

在掌握《诊断学》和《内科学》所要求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会以下技能:

1.掌握外科的基本技能:掌握无菌术并能规范应用,掌握切开引流,缝合打结,换药拆线,静脉切开,常用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术,常用的骨折固定及复位术,损伤急救及搬运,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完成浅表肿瘤、阑尾及疝等小手术。

2.掌握一定的逻辑学理论和方法,并能应用临床。

3.掌握外科常用基本护理知识,参与一定的护理工作,掌握引流、减压、治疗用导管的使用和管理。

4.熟悉临床科研设计和方法。

5.能识别危急性病象,并能做出初步诊断及正确处理。

6.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学时安排:

教学学时为180学时,讲授理论学时为90学时,实践学时为90学时,理论与实践比例为 1:1。具体安排如下:

授课内容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备注

第十七章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6

3

3

 

第十八章 颅脑损伤

6

3

3

 

第二十二章 颈部疾病

4

2

2

 

第二十三章 乳房疾病

4

2

2

 

第二十四章 胸部损伤

3

2

1

 

第二十五章 胸壁、胸膜疾病

2

2

0

 

第二十六章 肺部疾病

5

2

3

 

第二十七章 食管疾病

5

2

3

 

第二十八章 原发性纵隔肿瘤

1

1

0

 

第二十九章 心脏疾病

2

2

0

 

第三十章 胸主动脉疾病

1

1

0

 

第三十一章 腹外疝

4

2

2

 

第三十二章 腹部损伤

4

2

2

 

第三十三章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4

2

2

 

第三十四章 胃十二直肠疾病

6

3

3

 

第三十五章 小肠疾病(CBL教学)

3

2

1

 

第三十六章 阑尾疾病

3

1

2

 

第三十七章 结、直肠与肛管疾病

6

4

2

 

第三十九章 门静脉高压症

4

2

2

 

第四十章 胆道疾病

7

4

3

 

第四十一章 胰腺疾病

4

2

2

 

第四十三章 消化道大出血的鉴别诊断和外科处理原则

4

2

2

 

第四十四章 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BL教学)

9

2

7

 

第四十六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外科检查和诊断

1

1

0

 

第四十八章 泌尿系统损伤

5

2

3

 

第四十九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

5

2

3

 

第五十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

2

2

0

 

第五十一章 尿路梗阻

1

1

0

 

第五十二章 尿路结石

5

2

3

 

第五十三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

5

2

3

 

第五十四章 泌尿、男生殖系统的其它疾病

1

1

0

 

第五十五章 肾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疗

1

1

0

 

第五十六章 男性性功能障碍、不育和节育

1

1

0

 

第五十八章 骨折概论

4

2

2

 

第五十九章 上肢骨、关节损伤

6

4

2

 

第六十章 手外伤及断肢(指)再植

6

3

3

 

第六十一章 下肢骨、关节损伤

6

4

2

 

第六十二章 脊柱、脊髓损伤

4

2

2

 

第六十三章 骨盆、髋臼骨折

4

2

2

 

第六十七章 颈、腰椎退行性疾病

6

2

4

 

第六十八章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4

2

2

 

第六十九章 骨与关节结核

4

2

2

 

第七十一章 骨肿瘤

4

2

2

 

手术室

麻醉

1

0

1

 

烧伤科

烧伤

1

0

1

 

普外科

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1

0

1

 

输血

1

0

1

 

围手术期处理

1

0

1

 

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

1

0

1

 

外科感染

1

0

1

 

创伤

1

0

1

 

总学时

180

90

90

 

:PBLCBL教学可安排在见习学时中。

 

四、考核

1.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占10%、课堂表现占50%、课后作业占40%

 

五、课程基本内容

外科学

第十七章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

2.掌握脑疝形成的机理,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3.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病理生理。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讲解颅内压的病因:

1)颅内压增高的定义,颅内三种内容物及各自与颅内压调节的关系;

2)颅内压增高的三种原因。

2.讲解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1)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重点讲解体积压力反应;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重点讲解脑血流量,脑灌注压的概念和Cushing反应。

3.讲解颅内压增高的类型,突出弥漫性颅内压增高和局灶性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

4.一般介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各种疾病:颅脑损伤、颅内肿瘤、颅内感染、脑血管疾病脑寄生虫、颅脑先天性疾病、良性颅内压增高;

5.讲解颅内压增高的主要临床表现,重点讲解颅内压增高三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6.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强调颅内压症状及体征明确时进行腰穿的危险性;

7.一般讲解颅内压增高的处理;

8.一般讲解脑疝的解剖基础和重点讲解脑疝的定义;

9.一般讲解脑疝的病因,重点讲解脑疝的三种常见类型;

10.重点讲解脑疝的病理和临床表现,突出讲解小脑幕切迹疝和枕骨大孔疝的区别;

11.重点讲解脑疝的处理,脱水降颅压处理,重点讲解脑疝、脑脊液分流术;突出重点讲解脑疝的重要和紧迫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颅脑解剖,脑脊液循环。

 

第十八章 颅脑损伤

[目的要求]

1.掌握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掌握原发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熟悉颅骨骨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4.熟悉头皮损伤的治疗原则;

5.了解开放性颅脑损伤的特点和治疗原则。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各种头皮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处理要点;

2.讲解颅骨骨折的分类,掌握颅底骨折的常见症状和体征,熟悉线形颅底骨折和凹陷性骨折的处理要点;

3.讲解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机制;

4.重点讲解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的概念;

5.重点讲解硬膜外血肿的形成机制、常见部位、意识障碍的三种改变类型和临床处理要点;

6.重点讲解两种硬膜下出血的形成机制和处理,并且与硬膜外血肿比较;

7.讲解脑内血肿、脑室内出血、重点讲解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

8.讲解开放性脑损伤;

9.重点讲解脑损伤的处理,特别是对意识状态的评估、OCS评分。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颅脑解剖,脑积液循环。

 

第二十二章 颈部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单纯性甲状腺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掌握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指征;

2.熟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

3.熟悉甲状腺瘤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4.了解甲状腺解剖生理概要;

5.了解甲状腺瘤的临床表现、诊断;

6.了解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常见病因。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述甲状腺解剖生理特点,甲状腺位置、血液供应,神经支配;

2.重点讲解单纯性甲状腺肿;

3.重点讲解甲状腺功能亢进;

4.讲解甲状腺瘤;

5.一般讲解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

6.一般讲解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常见病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颈部肿块的常见病因。

 

第二十三章 乳腺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乳腺炎、乳腺癌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2.掌握乳腺纤维瘤的临床表现;

3.了解乳腺解剖生理概要;

4.了解乳管内乳头状瘤,乳腺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诊断要点。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乳腺解剖生理概要;

2.重点讲解急性乳腺炎;

3.重点讲解乳腺癌;

4.讲解乳腺癌纤维腺瘤的临床表现;

5.一般讲解,乳管内乳头状瘤,乳房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诊断要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多乳房、多乳头畸形,乳腺囊性增生病,男性乳房肥大症。

 

第二十四、二十五章 胸部损伤及胸壁、胸膜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胸部损伤的分类、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特点和急救处理原则;

2.掌握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的临床变现、诊断、急救和治疗原则;

3.掌握脓胸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4.熟悉心脏损伤的原因、诊断和处理原则;

5.熟悉脓胸的病因、病理生理改变;

6.了解漏斗胸、肋软骨炎、胸壁结核、胸壁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7.了解创伤性窒息、肺暴震伤和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原则;

8.了解单纯肋骨骨折的固定处理方法以及闭式胸膜腔引流的指针和方法。

[讲课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胸部损伤概论、肋骨骨折、气胸、血胸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急性脓胸、慢性脓胸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

1.创伤性窒息、肺爆裂伤、心脏损伤的胸腹联合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漏斗胸、肋软骨炎、胸壁结核、胸壁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二十六章 肺部疾病

[目的要求]

1.熟悉肺结核的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和手术的基本原则;

2.了解支气管扩张及肺大泡的临床表现特点,手术适应症、手术禁忌症、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和并发症的处理;

3.了解肺包虫病等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原则;

4.了解支气管腺瘤、肺支气管良性肿瘤、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肺癌的病因、病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肺结核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和手术的基本原则;

3.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特点,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前准备、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4.选择典型肺癌病例讨论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肺大疱、肺包虫病、肺棘球蛹病和肺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七章 食管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食管癌的诊断方法、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食管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预防学及其病理改变;

3.熟悉腐蚀性食物灼伤,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食管癌的病理、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意义;

2.腐蚀性食物灼伤,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食管窒息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二十八章 原发性纵膈肿瘤

[目的要求]

1.熟悉纵膈不同部位常见肿瘤的临床特征;

2.了解纵膈解剖及常见肿瘤的好发部位和病理。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纵膈解剖及人为划分,常见纵膈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和治疗原则;

2.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复习纵膈解剖、肿瘤好发部位及其病理解剖。                           

 

第二十九章 心脏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原则;

2.掌握常见后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变化、临床表现特点和外科治疗原则;

3.了解心脏外科发展的概况及低温和体外循环的基本概念。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心脏病外科治疗发展的概况,简述心外手术,闭式心内手术、心内直视手术,

包括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的应用;常见的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变

化、临床表现特点,手术适应症和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

1.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心脏粘液瘤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2.常见心脏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和诊断。

 

第三十章 胸主动脉疾病

[目的要求]了解胸主动脉瘤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阐述胸主动脉瘤的病因和病理生理,临床表现的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多媒体演示主动脉瘤夹层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急救处理原则。

 

第三十一章 腹外疝

[目的要求]

1.掌握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要点;

2.了解腹外疝的临床类型,病因、病理解剖;

3.了解腹股沟区解剖概要,发病机制;

4.了解股疝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腹外疝的临床类型、病因、病理解剖;

2.重点讲解腹股沟疝;

3.一般讲解股疝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

4.一般了解切口疝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脐疝、白线疝。

 

第三十二章 腹部损伤

[目的要求]

1.掌握腹部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熟悉脾破裂、肝破裂、肠破裂的处理;

3.了解腹部损伤的分类,病因;

4.了解直肠损伤的临床表现、处理。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腹部损伤的分类、病因;

2.重点讲解腹部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1)临床表现:分为实质器官或大血管损伤的腹腔内出血和空腔脏器破裂的弥漫性腹膜炎表现,如果两类脏器同时破裂,则出血和腹膜炎表现可以同时存在;

2)诊断:诊断要主要依靠受伤过程和腹部体检、诊断;包括有无内脏损伤,什么脏器受到损伤,是否有多发损伤;

3)治疗:穿透性开放损伤和闭合性腹内损伤多需手术,手术探查次序原则上应先探查肝、脾等实质性脏器,然后探查空腔脏器。

3.讲解脾破裂,肝破裂,肠破裂的处理

1)无休克或容易纠正的休克,伴脾破裂,观察保守治疗;观察中如发现继续出血或其他脏器损伤,应手术;

2)肝破裂手术治疗的基本要求是彻底清创,确切止血,消除胆汁溢漏和通畅引流;

3)肠破裂,一旦确诊,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4.一般讲解,直肠损伤的临床表现、处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胰腺损伤、肾损伤、十二指肠损伤、腹膜后血肿。

 

第三十三章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熟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因,病理生理、辅助检查;

3.了解腹膜,腹膜腔的解剖生理概要;

4.了解膈下脓肿,盆腔脓肿,肠间脓肿的临床表现、治疗。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l.一般讲解,腹膜、腹膜腔的解剖生理概要;

2.讲解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因、病理生理,辅助检查;

3.重点讲解,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4.一般讲解膈下脓肿,盆腔脓肿,肠间脓肿的临床表现、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膈下脓肿,盆腔脓肿,肠间脓肿的病理、鉴别诊断。

 

第三十四章 胃十二指肠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

2.掌握胃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3.熟悉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大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4.了解胃十二指肠的解剖生理概要;

5.了解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手术原则与手术方式。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胃十二指肠的解剖生理概要;

2.一般讲解胃十二肠溃疡的病因,发病机制、手术原则与手术方式;

3.重点讲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

4.讲解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大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5.重点讲解胃癌。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胃肉瘤、胃的良性肿瘤,十二指肠憩室,良性十二指肠淤滞症。

 

第三十五章 小肠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

2.熟悉肠梗阻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

3.了解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

4.了解肠套叠的临床表现、治疗。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讲解肠梗阻的病因、分类、病理生理;

2.重点讲解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

3.一般讲解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预防、治疗;

4.一般讲解肠套叠的临床表现、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肠扭转,嵌顿性腹外疝,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