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教学大纲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3-28 19:36   1774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课程编号:01010010

课程名称:内科学(Medicine

   分:12学分

时:192学时

理论学时:96学时

实践学时:96学时

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

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材: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9.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参考书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7.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8.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临床各科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键。该课程的教学包括:结合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病例对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防进行讲解及讨论;安排大量临床见习;结合临床案例进行PBLCBL教学并积极引导自主学习。通过这些教学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内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能独立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促进相关临床学科的学习。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1)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病因,熟悉发病原理,了解病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肺癌、呼吸衰竭、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常见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胃炎、胰腺炎、原发性肝癌、炎症性肠病、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肾小球疾病、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淋巴瘤、白血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2)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熟悉病因,了解发病原理: 胸腔积液、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肺复苏、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基本技能

    1)掌握如何接诊病人,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初步拟定合理诊疗方案、填写检验单及撰写各种医疗记录。

    2)掌握常规静态12导心电图检查,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等技术操作及临床意义、熟悉人工呼吸机、心脏电除颤器的使用事项。

    3)了解放射线、超声波等影像学检查及内镜的适应症和检查方法,

三、学时安排  

教学学时为192学时,讲授理论学时为96学时,实践学时为96学时,理论与实践比例为 1:1。具体安排如下:

授课内容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备注

1.绪论

2

1

0

 

2.呼吸系统疾病

38

19

20

 

3.循环系统疾病

48

24

24

 

4.消化系统疾病

38

19

19

 

5.泌尿系统疾病

20

10

10

 

6.血液系统疾病

22

11

11

 

7.内分泌系统营养代谢性疾病

12

6

6

 

8.风湿性疾病

8

4

4

 

9.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4

2

2

 

合  计

192

96

96

 

 

:PBLCBL教学可安排在实践学时中。

 

四、考核

1.考核方式: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占10%、课堂测验占5%、课后作业占5%、见习报告占10%

 

五、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篇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学习内科学的方法;

2.了解内科学的发展。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内科学的发展;  

2.学习内科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篇 呼吸系统

第一章 总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2.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

3.了解该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

2.该系统疾病的诊断: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3.该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熟悉本病的病理;

3.了解病因和发病机理。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理改变;

3.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诊断和鉴别诊断;

5.结合临床讲述讲解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熟悉本病的病理、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

3.了解病因、预防和发病机理;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理改变、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并发症;

3.临床症状及体征;

4.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 支气管哮喘

[目的要求]

1.掌握采用综合的防治方法来阻断引起哮喘发作的各个环节;          

2.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等;

3.熟悉发病原理、病理变化、发作与过敏、神经因素及某些诱发因素的重要关系、实验室检查;

4.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预防和预后。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流行病学;

2.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3.病理变化;

4.症状和体征;

5.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6.呼吸功能检查、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7.预防和预后。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 支气管扩张症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2.熟悉病理,实验室检查;

3.了解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

2.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

3.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

4.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5.结合临床介绍治疗原则及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肺炎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肺炎分类,临床表现;

2.熟悉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了解病因,发病机制和预防。

[讲课时数] 自主学习

[自学内容]

1.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

2.各种分类方法;

3.临床表现、诊断程序与鉴别诊断;

4.治疗方法;

5.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手段]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第二节 细菌性肺炎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熟悉实验室及影像检查;

3.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

2.病理改变及分期;

3.症状和体征;

4.诊断和鉴别诊断;

5.结合临床讲述抗菌药物治疗的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自学内容]葡萄球菌性肺炎

                       

第三节 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目的要求]

1.熟悉肺炎支原体和病毒性肺炎的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2.了解各病发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理、临床特点、病理改变和常见症状;

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4.诊断和治疗;

5.肺炎衣原体肺炎疾病;

6.病毒性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7.病理改变和常见症状;

8.确诊的方法和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 肺结核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2.掌握抗痨药物的正确使用及大咯血的处理;

3.熟悉肺结核X线特点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

4.了解痰结核菌的检查方法,防痨原则和方法,结核菌素试验。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流行病学和病原学;

2.结核病的传染源、传播途经、易感人群;

3.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改变;

4.常见症状及阳性体征;

5.肺结核X线特点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

6.诊断方法及程序,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鉴别诊断;

7.结合临床讲述抗痨药物的正确使用及大咯血的处理;

8.结核病控制策略与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癌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和方法;

2.熟悉影像学及其他检查;

3.了解肺癌预防措施。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理和临床分期;

3.临床表现;

4.影像学检查影像学及其他检查;

5.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6.治疗原则和方法;

7.预防和预后。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一章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

2.了解肺动脉高压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

3.熟悉实验室检查;

4.了解流行病学。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肺动脉高压分类及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2.肺心病的流行病学;

3.肺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4.肺心病的临床表现;

5X线和心电图检查、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6.诊断方法及需鉴别的疾病;

7.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二章 胸膜疾病

第一节 胸腔积液

[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3.了解胸水循环机制;

4.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胸水循环机制;

2.常见的病因病因和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5.诊断步骤与鉴别诊断;

6.治疗原则及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五章 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

[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及方法;

2.熟悉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原理和病理生理改变;

3.了解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意义。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分类;

2.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3.急、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

4.治疗的原则及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血管病的诊断;

2.掌握心血管病的治疗原则;

3.熟悉心脏的解剖和生理。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心脏的解剖和生理;

2.心血管病的诊断、各种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

3.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 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

1.掌握心力衰竭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2.熟悉心衰的类型;

3.掌握慢性、急性左心衰的治疗方法;

4.熟悉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

5.了解病因、诱因和流行病学。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基本病因和诱因;

2.心衰的分期、分级和病理生理;

3.各种心衰的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6.药物治疗和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 心律失常

[目的要求]

1.了解心脏传导系统,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2.熟悉心律失常的分类;

3.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及诊断;

4.熟悉各种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5.了解病因;

6.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7.了解心律失常的介入疗法。

[讲课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1.窦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药物选择;

2.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药物选择;

3.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药物选择;

4.心脏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

5.结合临床讲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

6.心脏电复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起搏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各种类型冠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防治措施和药物选择;

2.熟悉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机理及病理生理;

3.了解流行病学、病因。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情况;

2.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3.临床症状及体征;

4.实验室检查;

5.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6.冠心病的概述;

7.冠心病的发病机制;

8.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9.心电图的改变及实验室检查;

10.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1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危险分层、并发症;

12.各冠心病的治疗原则、抗凝治疗和再灌注心肌治疗;

13.预后和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 高血压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

[目的要求]

1.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及药物选择;

2.熟悉发病机制、病理、并发症及高血压急症的治疗;

3.了解病因、流行病学。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高血压分类和定义;

2.流行病学和病因;

3.病理生理和病理;

4.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5.一实验室检查;

6.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7.治疗目的、原则及药物选择,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降压药选择与应用,几种特殊类型高血压的处理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 心肌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肌病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

2.掌握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3.熟悉实验室检查、病因和病理;

4.了解预后和预防。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的原因;

2.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常见的症状及体征;

3.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的各检查方法;

4.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

5.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原则;

6.预防、预后。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 心脏瓣膜病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瓣膜病变的病理解剖和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

2.熟悉本病常见的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原则及手术适应症;

3.了解本病在我国发病趋势,瓣膜病检查方法的进展。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二尖瓣疾病的病因和病理;

2.二尖瓣疾病的病理生理;

3.二尖瓣疾病的的常见症状及体征;

4.二尖瓣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二尖瓣疾病常见的并发症;

6.二尖瓣疾病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7.二尖瓣疾病的治疗原则和并发症的处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 心包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掌握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熟悉病因分类、病理、实验室检查;

4.了解预后。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心包炎的分类和急性心包炎的病因;

2.各阶段心包炎的典型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4.诊断标准及五种心包炎的鉴别要点;

5.治疗原则;

6.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

7.缩窄性心包炎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熟悉并发症、实验室检查;

3.了解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

2.常见症状和体征;

3.各种常见的并发症;

4.血培养的检查;

5.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6.用药原则;

7.预后和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二章 主动脉和周围血管病

[目的要求]

1.熟悉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及分型;

2.掌握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3.熟悉辅助检查。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

2.分型;

3.常见症状和体征;

4.辅助检查;

5.诊断及鉴别诊断;

6.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四篇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

[目的要求]

1.熟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相关的消化生理、生化功能;

2.熟悉消化系统重要诊疗技术及检测方法。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消化生理、生化功能;

2.消化系统重要诊疗技术及检测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 胃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熟悉病因和发病机制;

3.了解本病的分类、流行病学和预后。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慢性胃炎的胃镜分类及组织学病理;

3.结合临床讲述胃炎的症状及体征;

4.结合临床讲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5.预后和特殊类型胃炎。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 消化性溃疡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目的、原则及药物选择;

2.掌握特殊类型消化性性溃疡的概念;

3.熟悉本病的病理、实验室检查和并发症;

4.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原理。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

2.组织病理学变化;

3.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和和体征;

4.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

5.诊断和鉴别诊断;

6.胃镜及其他实验室检查;

7.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8.结合临床讲述治疗目的、原则和药物选择。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六章 胃癌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熟悉病理改变、并发症、实验室检查;

3.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

2.病理分类;

3.典型胃癌的临床表现;

4.胃镜检查实验室检查;

5.诊断、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6.结合临床讲述各种治疗方法;

7.预后和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 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

[目的要求]

1.掌握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悉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3.了解病因。

[讲课时数]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

1.各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

2.各种病理分型;

3.各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5.诊断和鉴别诊断;

6.结合临床讲述治疗原则及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手段]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第八章 炎症性肠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熟悉并发症和实验室检查;

3.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疾病的临床表现;

3.常见的并发症;

4.结肠镜检查;

5.诊断标准和需鉴别的疾病;

6.结合临床讲述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二章 脂肪性肝病

第二节 酒精性肝病

[目的要求]

1.掌握酒精性肝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悉并发症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

1.酒精性肝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病因和发病机制;

4.预后。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手段]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第十五章 肝硬化

[目的要求]

1.掌握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治疗;

2.熟悉发病机理及病理;

3.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原理。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原理;

2.发病机理及病理;

3.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六章 原发性肝癌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2.熟悉病理、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3.了解病因、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发病机制;

2.病理分型及转移途径;

3.原发性肝癌的症状及体征;

4.肝癌并发症和肝癌标记物的检测;

5.肝癌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6.结合临床讲述肝癌的治疗方法;

7.肝癌预防及预后。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七章 肝性脑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2.熟悉发病机制、辅助检查、肝性脑病定义;

3.了解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

2.肝性脑病临床五期的表现;

3.辅助检查;

4.肝性脑病的诊断依据及鉴别诊;

5.结合临床讲述治疗的主要措施及方法;

6.预防和预后。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八章 胰腺炎

第一节 急性胰腺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2.熟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辅助检查;

3.了解预防及预后。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2.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辅助检查;

3.预防及预后。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十章 消化道出血

[目的要求]

1.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熟悉出血部位与病因。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消化道出血部位与原因;

2.临床表现;

3.诊断:确定消化道出血、出血程度的评估和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判断出血是否停止、判断出血的部位及病因、预后的估计;

4.治疗:一般急救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止血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论

[目的要求]

1.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的评估、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和治疗原则;

2.熟悉肾脏的生理功能;

3.了解治疗进展和展望。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肾脏的基本结构;

2.肾脏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

3.肾脏疾病的常见综合征;

4.肾脏疾病的诊断;

5.肾脏疾病的防治原则及肾功能测定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 肾小球肾炎

 [目的要求]

1.掌握病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2.了解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急慢性肾炎的定义;

2.病因、发病机理、病理;

3.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4.结合临床讲述治疗的方法;

5.一般讲述预后。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1. 肾病综合征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

    2.熟悉病理生理、并发症;

    3.了解病因、预后。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病理生理;

    2.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

    3.并发症;

    4.结合临床讲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措施;

    5.预后。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八章 尿路感染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熟悉尿路感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易感因素、感染途径;

    3.熟悉尿路感染的主要实验室诊断方法和并发症。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流行病学和病理解剖;

    3.临床症状及体征;

    4.并发症、实验室检查;

    5.诊断、鉴别诊断;

    6.结合临床重点讲述治疗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三章 慢性肾衰竭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肾衰竭的定义、临床表现与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慢性肾衰竭的病理改变;

    3.了解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定义、临床分期、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

    2.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3.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

     第一章 总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血液系统的结构;

    2.熟悉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3.掌握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4.了解血液学的新进展。

    [讲课时数]1学时

    [教学内容]

    1.血液系统的结构;

    2.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

    3.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4.血液学的新进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

    [目的要求]

    1.一般讲述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掌握临床表现和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实验室检查;

    4.掌握治疗方法及药物选择。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定义、铁代谢;

    2.病因和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诊断和鉴别诊断;

    5.治疗:病因治疗,强调其重要性;铁剂:口服为主,注射铁的指征和毒性反应;

    6.预后及预防。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

    [目的要求]

    1.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

    2.掌握临床表现和诊断与鉴别诊断;

    3.掌握治疗方法;

    4.熟悉实验室检查;

    5.了解流行病学。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3.实验室检查;

    4.治疗和疗效标准;

    5.预防和预后。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九章 白血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

    2.掌握急、慢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

    3.了解本病病因、分类。

    [讲课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1. 白血病概述

    1)白血病的定义,介绍发病情况及研究概况;

    2)分类:根据病情、细胞类型及外周血象分类;

    3)病因及发病原理。

    2.急性白血病

    1)分型:按FAB标准分型;M0-M7,简述MIC分型;

    2)临床表现:发热、出血、贫血及浸润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发病与病程;

    3)实验室检查:简述血象、骨髓象、染色体改变及血生化改变;

    4)诊断:着重依据实验室的检查来诊断和鉴别诊断;

    5)一般治疗、抗白血病治疗;

    6)预后。

    3.慢性白血病

    1)慢粒、慢淋的临床表现;

    2)慢粒、慢淋的实验室检查;

    3)慢粒、慢淋的诊断;

    4)慢粒、慢淋的鉴别诊断;

    5)慢淋的临床分期;

    6)慢粒、慢淋的治疗;

    7)预后。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章 淋巴瘤

    [目的要求]

    1.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

    2.熟悉淋巴瘤的病理和分型;

    3.熟悉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4.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临床表现。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

    2.病理及分类:霍奇金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

    3.两种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4.两种淋巴瘤的实验室检查;

    5.诊断及鉴别诊断;

    6.治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

    第九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

    [目的要求]

    1.掌握甲亢疾病临床表现、特殊类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2.熟悉甲亢疾病的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3.了解病因、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定义;

    2.病因与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特殊类型的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

    5.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措施及特殊类型的治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十一章 糖尿病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悉糖尿病的分型;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

    3.熟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4.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

    1.糖尿病分型;

    2.病因、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

    5.诊断及鉴别诊断;

    6.重点讲述治疗措施;

    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八篇  风湿性疾病

    第三章 类风湿性关节炎

    [目的要求]

    1.掌握诊断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2.熟悉病理、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3.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原理。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4.诊断和鉴别诊断;

    5.治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四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

    [目的要求]

    1.掌握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2.掌握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3.熟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病情判断;

    4.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病因、发病机制及病理;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4.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的判断;

    5.治疗措施;

    6.预后。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十二章 痛风

    [目的要求]

    1.掌握痛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友及其他检查;

    2.掌握痛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3.了解痛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讲课时数]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

    1.痛风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友及其他检查;

    2.痛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3.痛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手段]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第九篇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第二章 中毒

    第一节  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以及急性中毒治疗;

    2.熟悉中毒的病因、中毒机制,实验室检查的意义;

    3.了解预防措施。

    [讲课时数]自主学习

    [教学内容]

    1.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和急性中毒治疗;

    2.中毒的病因、中毒机制,实验室检查的意义;

    3.预防措施。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手段]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第二节  农药中毒(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目的要求]

    1.掌握中毒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2.熟悉实验室检查的意义;

    3.了解中毒毒物代谢和病因;

    4.了解有机磷杀虫药的分类、体内代谢。

    [讲课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1.概述:有机磷杀虫药性状、分类;

    2.病因:生产使用过程中及生活中污染、误服等进入体内;

    3.毒物的吸收和代谢:经胃肠道、呼吸道、皮肤、粘膜吸收,分布全身、以肝内浓度最高;

    4.发病机制:主要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积聚引起胆碱能神经先兴奋后抑制;

    5.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可出现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了解轻、中、重度中毒的表现;

    2)局部损害;

    3)有机磷中毒症状的复发、中间综合症及迟发性损害。

    6.实验室检查:胆碱酯酶活力及有机磷分解产物测定;

    7.诊断:依据接触史、临床表现可作出诊断、全血胆碱酯酶活力降低更可确诊;

    8.治疗:

    1)清除毒物、促吐、洗胃、导泻、皮肤洗消;

    2)解毒药的使用,胆碱酰酶复能剂(碘解磷定、碘氯磷定等);

    3)对症治疗。

    9.预防:普及防治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其余内容自主学习,采用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

                               

    第一临床学院内科教研室

                                                               二〇一八年八月

上一篇内科学教研室简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