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风采
有爱更温暖,无“艾”更健康
每年12月1日是艾滋病日,全国各地都在为“艾”发声,小团也不敢懈怠,整理出些许艾滋病的核心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艾滋病,你了解多少?
1.危害性认识
(1)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不可治愈。
(2)目前我国青年学生中艾滋病主要传播方式为男性同性性行为。
(3)不能通过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2.预防知识
(1)学习掌握性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2)艾滋病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掌握预防知识、拒绝危险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3)艾滋病通过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和体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传播,日常学习和生活接触不传播。
(4)注射吸毒会增加经血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使用新型毒品/醉酒会增加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5)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6)暴露后72小时内尽早使用阻断药可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3.检测与治疗
(1)发生高危行为后(如无保护性行为),应该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疾控中心、医院等机构均能提供保密的艾滋病检测和咨询服务。
(3)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
4.法律法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是艾滋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理解和关心,但故意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既不道德,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今天,走在校园里,小团也看见了学校设立的艾滋病宣传站点。人来人往处,不少学生停下脚步积极参与学习和讨论,气氛热烈。
关于“如何让防艾知识在大学里真正‘落地’?”的话题,学生们给出以下答案:应加强性病艾滋病防控的生活技能教育,让学生了解感染病艾滋病的风险、采取正确的性行为方式、杜绝危险行为的发生以及有效寻求帮助的技能等。本次活动正是围绕这些主题展开,并在之前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艾滋病的线上问答试题,满分的同学可以领取一份证书,由此普及艾滋有关知识。
“要让青年人认识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韩孟杰说,加强性健康教育应关口前移,从小做起,以便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就拥有正确的性观念、性道德、性意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青年人要用“心”来参与艾滋病防治宣传。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减少对艾滋病歧视的社会氛围,号召大学生给予艾滋病患者真正意义上的关怀,减少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对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文字|张格熹
图片|曾德韬 汪欣瑶
编辑|彭博鸿 马林可夫 林森
审核|龚杰玲 仇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