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召开“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新闻发布会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又称生物多样性国际日,是鉴于公共教育和增强民众生态意识对在各层面执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要性,联合国大会于2000年12月20日通过了第55/201号决议,宣布每年5月22日,即《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之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个国际纪念日的确立,说明生物多样性问题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与环境领域的中心议题。2021年5月22日,云南省召开了以国际生物多样日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公布云南新物种、新记录物种研究调查成果以及云南省生物多样性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展示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独特魅力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成果。
云南素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生物多样性居全国之首,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34个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云南要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新要求。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呵护自然,你我有责,云南省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注重无不提醒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创美好家园的责任担在每一个地球公民的肩上,刻不容缓。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中医药绝大部分来自生物,截至如今,直接和间接用于医药的生物已超过3万种。可以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基础,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人类从生物多样性中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物种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的来源,作为人类基本食物的农作物、家禽和家畜等均源自野生相型。野生物种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特别是随着近代遗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物种的保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椐估计,地球上生物约有300万-1000万种以上,但至今有案可查的仅150万种,经人类研究和加以利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很多物种还没来得及定名就已灭绝。在目前的生物种系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现在每年在非洲热带雨林中还能发现200多种新植物。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上的原始森林已由19世纪的55亿公顷减少到现在不足28亿公顷,每年减少面积约为2000万公顷,其中1100公顷是热带雨林。无数的动植物在人类还没认识它们之前就随着原始森林的砍伐、污染、围湖填海等原因提前从地球上消失了。
人类的活动已经改变了75%的陆地表面,影响了66%的海洋环境,丧失了超过85%的湿地,25%的物种正在遭受灭绝威胁。由于中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80%人口分布在农村,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庞大的人口压力给生物多样性造成很大影响,致使中国成为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的国家。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了约25%共156种,形势十分严峻,保护生物,已时不我待。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们要反对、监督、制止偷猎,采摘珍稀野生动植物的行为,让野生动植物远离我们的餐桌。穿着野生动物皮毛服装也是我们所不齿的行为。同时,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尽可能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少用一个塑料袋、拒绝一次性餐具、及时关掉一盏灯、种植或认养一棵树、选择一次绿色出行、夏日的空调提高一度等等,这么多随手就能做来的小事就能推动我们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路上前进一步,大自然从来不是在遥不可及的地方,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眼前。人类无法孤独地生活在地球上,如何与所有生物共享我们的星球,寻求相处之道的关键时刻,就在当下,请抓住它!
文字:雷颖
审核:危军
指导老师:初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