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课程思政探讨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12-04 12:39   153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新时代我国高等院校肩负着为

新时代我国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 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使命,我们必须要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习总书记的讲话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指明了方向。

传统的专业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理论性强、缺乏应用实例导引,使得学生普遍反映理解不易、接受困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社会医学》、《卫生法学》等课程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与人文课程,是衔接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桥梁,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不仅能增加专业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取得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相得益彰的效果。

首先,医学类课程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除了传授 医学知识和技能,还应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医学类课程思政元素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医学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提高医学教育的整体质量。

其次,医学类课程应当强调尊重生命和人的尊严。医学作为一门关乎生命的学科,教育应当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宝贵和奠严。在课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伦理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医学实践中面临的伦理问题,如生命延续与病人意愿、医疗资源的分配等,从而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最后,医学类课程应当注重社会责任教育。医学人才应当具备高 度的社会责任感,关心公共卫生和社会健康发展。在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社会卫生问题,如疫情防控、健康教育等,培养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医学服务的社会意义,提升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因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围绕健 康中国国家战略,根据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课程思政 ”建设要求,学校将人文医学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创建了“课程建设、实践基地、理论教材”三位一体的人文医学课程思政体系,医教协同培养守初心、铸信念、强人文、有大爱的创新型卓越医学人才。

推进医学整体课程思政建设,加强人文医学课程内涵建设。完成所有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教学目标再加入思政目标,从源头上保证人 文医学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心同向。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教学 方法改革,采用研讨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进学生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能效。因势利导转变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推进网上教学医学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在线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化的优势,通过在线课程平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网上课程育人能效,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关怀、科学精神和健康素养等。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案例,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穿插医学精神传承和优秀人物事迹等内容,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引入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狠抓教案设计促进“课程思政 ”落地生根。通过教案设计不断总结、提炼和升华“思政元素”,再通过编写案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专业知识讲授中,促进“课程思政”在医学课堂 上落地生根。案例立足医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提炼出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等“思政要素”,着重讲中国故事,突出大健康理念,将时代的、社会的正能量引入医学课堂,组 织抗疫相关教学案例的编写和共享,“润物细无声”地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研室

2023年 12 月 2 日

 
长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QQ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