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长沙医学院曾芳琴:不当高管愿作学生“知心人”
来源: 信息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 2017-07-05 11:17   891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图片1.jpg

  本网讯(通讯员 汤佛)曾芳琴,女,民革党员,1979年出生,硕士,长沙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一名一线辅导员。

  2014年9月,为了实现儿时的“辅导员梦”,曾芳琴毅然放弃在上海年薪三十万的高管工作来到长沙医学院当一名普通的辅导员。

  曾芳琴的父亲是一名教师,由于对父亲的崇拜,让她也从小对教师这一职业也充满了向往。小时侯曾芳琴的家里,逢年过节总是会收到五湖四海的信,这是她父亲的学生寄来的信,每当看到这些信,曾芳琴的父亲脸上总是挂满了笑容。曾芳琴从小就一直奇怪为什么父亲会对学生的信感到高兴。“几张纸为什么能打动父亲?”,对父亲笑容的好奇,让她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兴趣。

  怀着“兴趣”和“崇拜”,曾芳琴从小便有了一个梦想,当一名人民教师。

  “年龄大工龄小”,专注培养出她的“职业素养”

  70的她“管”起了95后,除了工作没经验,更让她头疼的是学生的思想观念。“从生活到学习,讲太多,学生嫌啰嗦”,“白天查课晚上查寝,要求严格,学生嫌管太宽”,“是不是自己太认真了?”当辅导员没多久曾芳琴就迷茫了。“大学生渴望自由却又无法真正独立”,有了经验的曾芳琴决定用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去走近学生,“微信”、“QQ”、“微博”、“直播班会”、“微课”……她变得“越来越潮”。

  “只发通知不作解释,学生工作没做到位”,“等学生反应困难,不主动找学生了解情况”……在企业做惯了管理的曾芳琴,用管理员工的方式管理学生,学生“不吃那一套”,管理显然不起作用。比起企业的“责效考核”,大学多了更多的“人性化设计”。明白道理的曾芳琴,确立了自己的工作理念“把学生当成孩子去爱护,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按时电话家访”、“陪学生上晚自习”、“带学生上医院”……她越来越专注。

  学生学习上的“严历老师”

  班上66人,获奖却不止66次,三年来,她班上的学生仅国家奖学金就有2次,国家励志奖学金3次,中国电信奖学金1次,3名同学获全国高校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创新大赛三等奖,2名同学获优胜奖,全国优秀论文一等奖1次,4名同学获中国青年报“优秀志愿者”,省市校的各项奖励达近百个。“学生的成绩就是我最大的获得感”,曾芳琴说。

  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近两年,曾芳琴指导了大学生创新性课题1项,德育课题4项。还有许多学生参加了老师的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的多个课题。她指导的调研报告,获省直优秀调研报告3篇,长沙医学院优秀调研报告2篇。她指导的作品,获省直高校创新创业创效大赛铜奖,校第二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她指导的学生思政课题获校三等奖两次。她指导的文章,获学校征文比赛二等奖、优胜奖。她指导学术论文10余篇。

  学生生活中的“知心姐姐”

  尹宜明,14级一位身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男生,上大学后因“害怕”同学嘲笑而多次逃课,曾芳琴在了解情况后,暗中让同学“带”他玩,她鼓励他竞选院里的“宣传干事”,大一过后,尹宜明不仅成了“自行车运动达人”还被学校评为了“优秀团员”。在她心中,“平等”是辅导员对学生最大的鼓励,而懂得“平等交流”却是一门功课。“不怕学生有问题,就怕学生不说”。用行动爱学生,学生就会打开心扉,谈得勤、走得近,电话、QQ、微信永远开放,学生吐露心声,问题也能及时化解。

  曾芳琴始终坚信“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工作中,无论是处理细枝末节的小事,还是和风细雨的引导,她都坚持用爱心换真心,努力使同学们在和她的每一次接触中感受真爱,传递真爱,进而把这种爱化为前进的动力。66个人的班级,贫困生却有30多个,低保生、残疾生、孤儿、单亲家庭……。学生交不起学费上学,她带学生回家去弄生源地贷款。学生生活有困难,她帮学生联系互联网公司做兼职、申请学校创业街免费门面、申请助学金。在她的关爱下,班上没有一个学生辍学,也没有一个学生转专业,因为在她的班级“学生可以当面吐槽反应意见,比在家里还轻松”。

  曾芳琴始终把辅导员看成是神圣的职业,把学生工作看做是一份快乐的工作,她当辅导员还未满三年,班级却已多次荣获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荣誉。

  “这些年,对女儿我很愧疚”。由于对工作的负责,对“梦想”的执着,曾芳琴读小学的女儿每天放学只能“呆在托管”。

  “曾老师,新年快乐,我能继续上学,全靠您,谢谢您!”2017年春节,曾芳琴班上的贫困生张宁给她发来短信,就在去年在曾芳琴的鼓励下,张宁拿到了“国家奖学金”。看着短信,曾芳琴感到很开心。儿时,曾芳琴父亲学生的信,在曾芳琴这因为科技的发展变成了“短信”,可当老师的那份快乐没有变。